查看原文
其他

滑稽宣卷

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-02-09

今天这个话题要不要写?真的写起来,怎么写?曾让我颇费踌躇。前两天我连续讲了滑稽泰斗刘春山的几部经典作品,有读者朋友提醒我:刘春山还有一只《滑稽宣卷》,是否可以讲一讲。《滑稽宣卷》当然可以讲,但其唱词确实俚俗,如果说昨天的《滑稽游码头》还算俗得马马虎虎,那《滑稽宣卷》的唱词就直奔下三路而去了。不妨这样,在讲《滑稽宣卷》之前,先进行一点科普,说一说“宣卷“究竟是什么。


“嘉善发布“介绍的宣卷乐器


宣卷作为一种宗教意味浓厚的艺术,起源于唐代,最早叫“俗讲“。到明代得到很大发展,包括白莲教在内,民间宗教多用宣卷的形式进行传教。目前最早的文献记录出现在《金瓶梅》中,至今江浙一带农村仍有类似的艺术。大家都知道的成语“照本宣科“,和宣卷就有很大关系,“宣“是宣讲,“卷“是宝卷。《金瓶梅》中有十几回说到宣卷,在《金瓶梅》的木刻版画插图中,有一幅描绘第三十九回吴月娘听宣卷的插图,画中烟云缭绕、明烛高照。厅堂上横置一案,案上除香烛灯花外,尚有宝卷一本,薛姑子端坐案后,双手合十作念念有词状,右侧陪坐吴月娘,长案两侧各横坐女眷两人静听状。“直至四更天气,月娘方令两位师父收拾经卷”。


古典名著《金瓶梅》中的宣卷


宣卷这门艺术发展多年,目前在江南乡村里仍然在流行,一些庙会等民俗事项和农家婚庆、寿诞、新居落成、婴儿剃头等礼仪之日,都要请宣卷来热闹热闹,以求祈福禳灾。宣卷先生面对面分坐八仙桌东西两旁,东首的称“上手”,面前桌上放着醒木、折扇、锦绢(经盖)和木鱼等道具。宣卷先生翻开卷本置于桌上,边说边唱。西边的称作“下手”,一边击打着磬子,一边嘴里附和着“上手”每句唱词的最后一两个字,并加唱“南无阿弥陀佛”一句佛号加以落调,被称为“和调”。上海方言中,“和调“差不多有“捣浆糊“的意思,其来源就在宣卷。上手下手,醒木道具,宣卷是众多江南曲艺的滥觞,弹词名家张鉴庭就曾唱过宣卷。


晚晴《图画日报》中的宣卷


上海开埠前是江苏省松江府的一个县,不管是本地上海人,还是开埠以后来上海的“上海“人,籍贯大多是江浙两省。因此在老上海,“宣卷“的市场很大。因为有市场,所以难免成为滑稽艺术家调侃的对象。刘春山的《滑稽宣卷》就是用了宣卷的调,和《宝卷》中的素材,再加以改编的。他担任“上手“,“下手“则是老搭档盛呆呆。两分多钟,感受一下。


刘春山、盛呆呆《滑稽宣卷》

1925年百代唱片公司灌录


刚才说了,《滑稽宣卷》的唱词俚俗不堪,恕我不能输入。虽然刘春山的作品难免是有点“意识形态“的,唱词中提到了袁世凯、卢永祥、张作霖等民国时代军阀的名字,猜想是有讽刺时事的意思。但无论如何,《滑稽宣卷》的主要内容是荒诞不经的,不太适合在今时今日再唱。但我想终究有刨根问底的读者想知道究竟唱了点啥,经我一位老同事的指点,我在“喜马拉雅“上搜到一段《滑稽宣卷》的唱词,看了一下,和老先生唱的词略有一点细节上的出入,结构和绝大部分内容是一致的。我截屏发在这里,供有兴趣的朋友作为参考资料。



最近我还写了

上海滩码头奇遇记

潮流滑稽刘春山口中的庙堂与江湖

百年中国女性形象变迁

我的名字叫解放军

谁是梅福基?

百年台湾路的毛毛雨

上海弄堂的黄昏

拼盆

走走看看淮海中路四明里

“苏小开”走了

1960年的野玫瑰和刘三姐

上海人谁不喜欢范志毅?

上海足球的光荣与梦想

关于申花队最初的记忆

1978年的上海

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?

1948年上海滩的芸芸众生



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“老周望野眼”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